刚刚,美团被国家处罚,我才知道它有多过分

2022-02-22 22:39:19

http://xinda111.com/index.php?upcache=1

近期好文《十年了,苹果还在吃iPhone4S的老本》《微信里最沙雕的功能,果然被玩坏了》《某些国产机,你凭什么敢玩这种操作》《这才是真正的舔狗级App啊》小长假过后的工作日,大家忍不住在座位上昏昏欲睡,机哥今天码字的劲,都是柠檬茶给的。

至于柠檬茶怎么来的,全靠我打开美团外卖,下单!

正喝着呢,手机里的外卖App突然就变烫手了,主要因为有一则消息弹出来:美团被罚34.42亿!

34.42亿是什么概念呢?美团去年在中国境内销售额是1147.48亿元,34.42亿元是它的3%。再仔细看,美团去年净赚47.1亿,34.42亿是美团去年赚的七成。

机哥跑到美团官方微博评论区一看,网友们是喜大普奔,纷纷过来送上暖心问候。

笑归笑,机哥还是来捋一捋,美团被罚,大家为啥会因此开心呢?

被罚原因说简单也简单,说复杂也复杂。简单版:因为「垄断」行为,美团被罚。具体处罚情况,在下图中,可以滑动查看。

其实这事从4月份就开始调查了,每天像追剧一样追机哥潮讯的朋友,可能有印象。终于,调查结果出来,算是坐实了美团的垄断行为。

对于这个处罚结果,美团也做出了回应。

具体垄断了啥,其实我们作为消费者,在日常点餐中也有体会。机哥喜欢点的饮料店,在饿了么上搜不到,只有美团外卖上才有,有时想用饿了么的优惠券都用不成。大家遇到过类似的事吗?

殊不知,这种情况可能是美团“威逼利诱”的结果。商家在入驻外卖平台时,只能从美团外卖和饿了么之间「二选一」。美团通过各种方法,让商家签订独家协议,比如《战略合作伙伴优惠政策申请书》、《诚信战略合作伙伴优惠政策支持自愿申请书》等等。

在这些协议中,都会强调要求商家不能再跟其他平台,进行类似的业务合作。

大白话就是,想在美团搞外卖的,就别想在其他平台也上线。

这,就是一种垄断行为。协议书说得好听,是商户们「自愿」签的,但果真如此吗?

经过调查,发现美团的骚操作可多了。

要知道,美团线下员工的业务指标里,就有商家签订独家协议的数量。跟业绩挂上钩,那美团员工们还不抓紧找各家店铺老板谈协议的事?

具体怎么谈,都有相关的话术培训。为有效推行“二选一”策略,避免一线业务人员因“二选一”有关问题处理不当引发法律风险,当事人(美团)统一制定了与餐饮经营者开展独家合作的话术口径,对一线业务人员开展全面培训。美团内部对于「二选一」到底教给员工怎样的谈判话术,我们无从得知。

但机哥看过往新闻,感觉不太妙。。2019年,山东商户杨女士没有签订二选一协议,在美团和饿了么都上线了自己的店铺。结果,美团把杨女士店铺下线了。

光下线还不够,杨女士找美团工作人员沟通,还受到言语威胁。

甚至,美团员工一言不合将店主打伤。

除了美团员工会对店主们施压,美团还会在佣金方面加大力度。做餐饮的机友们可能有过经历,上线外卖平台,店主是要给平台佣金的,就跟你租个铺位,要给租金差不多。

对于不签独家协议的商家,美团会抽更高佣金,大约高个5-7%。在南充市火锅协会的举报信里,扣点甚至达到30%。

夸张的佣金抽成,对于中小店家们,可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。没办法,只好选择签二选一协议。要是头铁的不签,美团还会不让店家上线等等,总之有的是办法治你。。

各种骚操作下来,结果是有越来越多店家跟美团签了独家协议。2018—2020年,与当事人(美团)签订独家合作协议的餐饮经营者覆盖全国3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,在当事人平台内全部经营者中占有较大比重,且比例逐年提高。光是签二选一协议还没完,签完约之后,美团有严格的手段,去确保商家会严格履行协议。

举个栗子,美团会要求商家交保证金。如果商家没有执行二选一,美团就会扣除保证金。各家商户收个几百到几千的保证金,最后累计下来,美团在三年时间里,收了163万商家的保证金,总金额达到12.89亿。

查明事件后,这些保证金将全额退回,对商家们真是好事一桩喽。

光是保证金哪够,别忘了美团算是家科技公司。没想到,他们会用上大数据手段去监测商家。

包括自动监测商家有没有在别的平台上线。一旦上线,这家店在美团上享有的优惠券就可能打折扣;或者降权,也就是当我们在美团搜这家店时,可能搜不到或者排名靠后了。注意,以上操作都是自动化进行的,不得不感叹科技树歪不歪,果然都是看使用者的意图啊。。如经营者仍不下线其他竞争性平台,则通过大数据系统或由一线业务人员直接对经营者进行处罚,具体包括实施搜索降权、取消优惠活动、置休(暂停营业)、下线(关店)、调整配送范围、提高起送价格、下架菜品等,迫使经营者停止在其他竞争性平台经营。对于「大数据监测」这一点,机哥作为点餐人也稍微有点体会。机哥常点的一家店,在美团和饿了么上,店铺名字什么的都不一样,搞得跟两家店似的,可能是店家对于监测的一种反套路吧?

现在看来,店家属实有些卑微了。。就这样,美团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手段,达到了「二选一」的收割。

美团市场份额有了,钱也收了,最终成本却全都转嫁到了商家和消费者身上。我们干饭人钱是越花越多,却因为它垄断而得不到更好的服务,怎么想都觉得冤。

希望经过这一次,外卖平台都能反思反思,让我们吃饭吃得安心些吧。图片来自网络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荣盛网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