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十五载筚路蓝缕 接续奋斗铸就辉煌——写在平煤股份五矿建矿六十五周年之际

2021-12-28 09:40:23

  时光如水,岁月如歌。

  65年,对于一个人来说似乎已耳顺垂老,但对一个企业来讲,进军“百年老店”仍正年轻。1956年12月28日,龙山脚下一声雷,云集四方建设者,从此百里石滩变煤海。声声惊雷中,平煤股份五矿(原龙山庙矿)开启了为国家采煤、为事业奋斗的辉煌篇章。

  65年的筚路蓝缕是一部创业史,从举目乱石滩到矿区像花园,从炮采到智能化开采,从年产10万吨到190万吨,五矿的每一次历史性跨越,都体现了特别能吃苦的耐力、特别能战斗的作风、特别能奉献的精神,书写了大气磅礴的历史答卷;

  65年的接续奋斗更是一部英模史,这里有打破月掘进世界纪录、曾在全国群英大会受表彰的刘景池,有改革开放后首批获国家表彰的全国劳模马双田,有填补我国煤矿通风领域技术空白、获得国家技术专利的聂培松等,五矿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离不开一线工人的心血汗水,奏响了感人至深的英雄赞歌。

  时代在变迁,奋斗者的步伐从未停歇。正是有一代又一代五矿人的坚守、一代又一代五矿人的拼搏、一代又一代五矿人的奉献,五矿不仅累计为国家贡献原煤超过7536万吨,还先后获得了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状”“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”“河南省五优矿井”“全国文明煤矿”“河南省文明单位”等荣誉称号。

  撸起袖子加油干

  勠力同心提高发展质量

  12月26日,在五矿调度室,综采一队职工正通过地面控制中心指挥井下生产,采面设备工作状态、有害气体浓度等数据和画面一应俱全。“有了这套智能化设备,我们可以随时掌握井下安全生产状况、监控现场操作,在人员减少的情况下不但提高了效率,还保证了安全。”五矿综采一队队长白建晔说。

  白建晔介绍,这套智能化综采设备于今年9月应用在己—23270采面,是五矿第二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。实现智能化开采以来,每个小班采面人员从8人减少到3人,综采一队更是在总人数由123人减到59人的情况下,安全更有保障,效率也比原来提高1/3。

  加快智能化建设步伐是五矿建设安全高效精品矿井的重要抓手。该矿牢固树立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鲜明导向,全力以赴抗疫情、稳经营、保安全。今年1—11月份,原煤产量162.60万吨,销售收入完成13.14亿元,实现利润1.08亿元,安全形势持续稳定,较好地完成了集团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。

  回顾65年的奋斗历程,五矿从最初的炮采、普通机械开采、综合机械开采到如今的智能化开采,创造出一个个令人瞩目的成就:1956年12月28日动工当天主井进尺就达3.7米,1958年12月31日提前18个月简易投产,1977年原煤产量达到设计生产能力,2004年由原设计能力120万吨/年提高到190万吨并实现生产143万吨,2019年全面启动智能矿山建设,2020年己—32010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投产,2021年又分别建成一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和一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,矿井进入智能化建设新阶段。

  而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1985年“六年总承包”的实行,开启了五矿人的“二次创业”,总承包前3年连续上3个台阶,每年递增10万吨奋斗目标。

  伴随着改革和开采技术的进步,五矿原煤产量不断提高。从最初的年产10万吨,到1971年突破100万吨,2009年以来多年稳定在190万吨。截至目前,五矿累计为国家贡献原煤超过7536万吨。

  雄关漫道真如铁

  “三特”精神书写辉煌创业历程

  举目乱石滩,投足无处安,杂草遍地生,百里无人烟。65年前,就是在荒芜的龙山脚下,五矿人开启了自己的创业奋斗史。

  “我1958年8月来到平顶山矿务局后被分配到五矿,那时候交通不便,步行到五矿已经深夜了。”五矿原副矿长王绍先介绍,由于矿上没宿舍,他们就在周边农村的老乡家里住,地下垫草、上面铺席子、几个人一起打地铺;没有像样的路,运料都是马车跑小道运输;掘进大巷全是人工抬着风钻干打眼,粉尘到处飞,放炮后用锹往矿车装渣,再推到井口。

  尽管过去了半个多世纪,王绍先对当年的工作生活依然记忆犹新。正是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,五矿人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的耐力、特别能战斗的作风、特别能奉献的精神,如今“三特”精神已经融入每个五矿人的血脉中。

  艰苦的生产环境,也激发了五矿人战天斗地的工作热情。曾获全国劳模、平煤神马集团创业“功勋党员”等众多荣誉称号的刘景池,自1956年带领他的快速掘进队来到平顶山,当年就刷新了河南省岩巷进尺记录。1965年9月,在五矿焦店风井岩石下山的施工中,刘景池率领工友创出28天全岩下山成巷202米的成绩,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。

  而1976年3月参加工作的五矿原综采队队长袁增怀,则是特别能战斗的典型。33年扎根采煤一线,不仅见证了人工炮采、普通机械化开采、综合机械化开采等采煤技术革新,更是在1995年带领采煤四队创下高温采面年产量430192吨的成绩。先后多次荣获原矿务局“炮采”第一名、中华全国总工会“五一劳动奖状”、1998年“全国炮采第一名”等荣誉,被原矿务局领导称赞为“特别能战斗的队伍”。

  从1971年到五矿当采煤工,28年采煤一线、8年物管中心工作,全国劳模、五矿物管中心副主任马双田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五矿人的奉献精神。从1979年至1990年,马双田共出勤4210天,生产原煤68247吨,1988年更是创下“产量、工效、出勤、安全、收入”等5个全矿务局第一。1990年3月,他更是放弃到中国人民大学深造的机会,与五矿共命运、心相连。

  “企业培养了我,领导、同事关心我,眼下企业遇到了困难,我要更努力工作,和企业共渡难关。”在2016年五矿经营困难时,该矿综采二队采煤工范天河说。进入新时代后,五矿又涌现出了综采一队、掘进二队和范天河等“三特”精神先进集体和个人。

  以矿为家,舍小家顾“大家”。2014年来到五矿以后,范天河连续几年出勤都在350天以上。这样的普通人,在五矿还有很多。他们任劳任怨、扎根一线,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五矿人的担当奉献,将“三特”精神代代相传。

  一枝一叶总关情

  共享发展成果提升职工获得感、幸福感

  12月22日,午后的阳光照进龙山家苑,众多五矿员工和家属在小区内闲情散步,享受着住房条件改善带来的幸福时光。

  可在几十年前,这里完全是另一番光景。“最早是打地铺毡子房,用竹篱笆当墙、牛毛毡当房顶。”平煤集团劳动模范、五矿一线老班组长刘付卿介绍,他1978年到矿上,起初住宿舍,4个人一间。1995年家属过来后,一家4口人住一间房,铺2张床,中间拉个窗帘,儿子大了自己睡一张床,剩下三口挤一张床。

  作为五矿房改历史的见证者,刘付卿家的居住条件“芝麻开花节节高”:1998年住上集资楼的房子,2007年棚户区改造,五矿盖起了47栋的龙山家苑新房,总建筑面积14.5万平方米,1782户职工及家属告别低矮棚户区。2013年,五矿为解决低收入职工住房问题,开工英才小区保障房项目,新建三栋高层506套住房。

  看着从毡子房、危房、土坯房、小平房到楼房,再到完成“三供一业”分离移交,职工享受到了专业化小区管理服务,刘付卿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,“真是赶上了好时代,矿上生活越来越好了。”

  住房改造只是五矿让职工共享发展成果的一个缩影。建矿初期,为了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吃饱、吃好,五矿就把具有东北风味的肉馅饼作为“保健馍”向全职工供应,从此“肉火烧”成为百里矿区特色美食,也是五矿人忘不了的老味道。二十世纪70年代初,五矿原党委书记邵开源任职期间,五矿实现了3年产量最高、效益最好,全矿职工也吃上了幸福的“班中餐”、喝上了甜蜜的“白糖水”。

  12月23日零点班,五矿北山工区地面温度已在0以下,但是副井上井口温度9,下井口更是达到了19。“原来和兄弟单位共用热源,越是恶劣天气,热量越不够用。现在有了我们自己的供暖系统,不用担心结冰了。”机电科科长张乐介绍,2019年五矿上了套瓦斯乏风氧化供暖系统,去年又增加了LNG备用系统,在供暖的同时,又利用了低浓度瓦斯,促进了安全生产。

  一切为了职工,为了职工的一切。近年来,五矿持续加大民生投入,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:打造整洁卫生的花园式绿色矿区,新建洗浴中心,引进井下局部降温设施将高温高湿环境对健康的影响降到最低,完成矿办公楼、调度楼、北山工区供暖系统改造……此外,搭建爱心连接桥,建立困难职工帮助机制,开展“冬送温暖、夏送清凉”、金秋助学活动等,为困难职工解决生活、医疗、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,实现精准帮扶无缝隙、救助全覆盖、工作常态化,让职工更好地享受企业发展成果。

  风卷红旗过大关

  党建引领打造安全高效精品矿井

  65载高质量发展恢宏乐章,党建始终是主旋律。建矿65年来,五矿党委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,不断深耕党建沃土,以党要管党、从严治党、从严治企为主线,以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促落实为抓手,通过制定蓝图规划、融入中心活动和抓规范建设,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,汇聚起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。

  掘进二队就是党建融入中心工作的缩影。以支部提升能力体现“融入感”,掘进二队不断建强支部战斗堡垒。特别是开展“比安全争当安全岗位先锋、比质量争当技术创新能手、比进尺争当业务先进标兵”的“三比三争”活动,将党建引领融入井下现场作业,增强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。掘进二队在己 —23260机巷施工期间,全队上下一盘棋、一股劲、一条心,2020年11月以来,连续3个月进尺突破300米,2021年1月更是达到326米,连续刷新五矿己煤层大断面复合顶板锚网索支护单进纪录,为五矿打造安全高效精品煤矿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
  党建就是生产力,党建就是凝聚力。近年来,五矿党委牢牢把握集团“六个坚持”基本原则,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促落实,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实践了“3456”高质量发展道路,全面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。“3”是立足五矿长期以来“好班子、好传统、好作风”的优良传统,“4”是发挥五矿“有资源、有设备、有队伍、有市场”的独特优势,“5”是大力弘扬“发展一张图、谋事一盘棋、干事一条心、创业一股劲、全矿一家亲”的精神内涵,“6”是持续打好“安全环保、高效生产、质量效益、改革创新、共建共享、作风建设”六大战役。

  而党建有力,源自组织的有效覆盖和规范建设。目前,五矿下设党总支1个、党支部49个,共有党员1072人,其中在职党员784人,大专以上党员占79.9%,35岁以下党员占54.6%,从事井下工作党员占64.4%,党员队伍结构的持续优化提升了组织力量。

  蓝图已经绘就,奋斗正当其时。五矿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,不断凝聚起党员及班组的凝心聚力作用,将党建全面融入中心工作。大力宣传职工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、劳动模范、技术能手、“出彩五矿人”的先进事迹,讲好了五矿故事,弘扬了实干精神,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。

  同时,以集团“三四四一”党建工作机制为指引,五矿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,形成了“一二三一”党建工作机制。即健全完善党建责任、党建标准、督察督办、党建考核于一体的运行体系,丰富“守初心、担使命、转作风、抓落实、争当出彩五矿人”主题实践和“讲规矩、提素质、树正气”两个活动抓手,持续推进“基础、引领、创新”三项工程,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,为打造安全高效精品矿提供坚强组织保证。

  六十五年风雨兼程,六十五年风华正茂。如今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五矿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落实集团党政各项工作部署,不负韶华、只争朝夕,勠力同心、砥砺前行,在新时代谱写五矿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,为集团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助力添彩!

(文章来源:河南日报)

文章来源:河南日报
枕式包装机 http://www.wuliujz.com/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荣盛网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