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小“啃指甲”的孩子,长大后大多逃不开两种结局,家长要早制止

2021-12-12 16:02:02

油烟机维修服务中心

怒不可遏的家长对着正在啃指甲的孩子大吼大叫,而孩子却表现得无动于衷,即使在狠狠教训孩子一顿后,孩子也很难在这件事情上长记性。

一些孩子“啃指甲”的行为习惯似乎深入到了骨子里,总是情不自禁地“啃指甲”,直到把指甲咬“秃”了,还不善罢甘休,甚至会咬出血来。若是家长放任不管,不及时纠正孩子,孩子只会“愈演愈烈”。

实际上,孩子爱“啃指甲”不仅仅是坏习惯这么简单,这个小动作其实也暴露了孩子心理层面的发育隐患。

孩子爱“啃指甲”是心理出现了问题?医生的苦口婆心,家长要听得进去

同事丽莎前段时间没少因为自家女儿的事情犯愁,用她的话说就是,明明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,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了啃指甲,自己怎么教育孩子都收效甚微。

特别是等女儿上了幼儿园后,丽莎发现女儿啃指甲的次数变得频繁了,经常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地咬指甲。

在一次给女儿剪指甲的时候,丽莎注意到女儿的指甲都被咬得残缺不全,有些都咬到肉里。这让丽莎很是犯愁,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才好。

无奈之下,丽莎向当医生的朋友求助,怀疑是自家孩子身体内缺少了什么元素,朋友听完却告诉她:“孩子爱啃指甲,并不代表就是缺微量元素,还有可能是心理出了问题。”

最糟糕的是,这种心理层面的影响会伴随孩子一生,在孩子人生关键节点上影响孩子。

从小喜欢“啃指甲”的孩子,长大后会有这两种结局,家长要有数

✔孩子会有严重的心理疾病

孩子从小就出现“啃指甲”的行为,可能不是单纯的行为习惯,家长也要考虑孩子心理层面的问题。比如,父母感情不和,经常吵架或冷战,甚至是对孩子的批评责备,都会引发孩子的紧张焦虑。

这种家庭氛围会让孩子处于焦虑的状态,内心比较压抑,“啃指甲”就是他们来缓解不安情绪的一种常用方式。若是孩子长期处于不良的家庭氛围,可能就会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。

✔严重威胁孩子的身体健康

由于手与外界的接触最多,经常会残留一些细菌。孩子在“啃指甲”的过程中,一些有害细菌就会经过手指到达口腔、肠道,从而破坏孩子的肠道免疫力,导致孩子容易生病。

有些孩子经常会肚子痛,与爱咬手指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关系。

若是孩子“啃指甲”的行为比较严重,比如咬出血,容易发生脓肿或导致甲沟炎,影响的就不只是手部的美观了,还可能会发生手指的局部感染。

面对爱“啃指甲”的孩子,家长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孩子受到影响

【做法一】:正确认识孩子“啃指甲”

年龄比较小的孩子,在几个月到一岁期间,就会出现“啃指甲”的现象。这个年龄段的宝宝“啃指甲”,其实就是“口欲期”的表现,属于正常的生理需求。

孩子通过吮吸手指,既能表达自己的需求,比如饿了、困了,还可以对手、口有初步的感官认知。若是家长不想让孩子吮手指,可以适当采用安抚奶嘴等安全、环保的物品代替。

【做法二】:不要强行制止孩子的行为

一些家长发现孩子“啃指甲”的行为,可能屡禁不止,让家长比较气愤,就会大吼大叫或打骂孩子。但是,家长的这种做法只会加大孩子的恐惧和不安,甚至会让孩子疏远父母,变得胆小自卑等。家长就要注意,一定不要强行制止孩子。

【做法三】: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

若是孩子“啃指甲”成为习惯,就会“上瘾”,很难戒掉。

家长可以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,比如陪孩子看故事书、绘本、做游戏等,增加亲子活动的时间,让孩子没有时间去“啃指甲”。

【做法四】:家长要根据情况对症下药

孩子“啃指甲”的原因各有不同,比如情绪焦虑、缺乏安全感、缺少某种微量元素等,家长就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,对症下“药”。

若是孩子体内缺少某种微量元素,就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充。若是孩子安全感缺失,过于焦虑,家长就要多陪伴孩子,给予孩子安全感,减轻孩子的焦虑感。

写在最后

只要家长足够用心,而且有耐心,孩子“啃指甲”的坏习惯可以有效纠正。家长要多关注和陪伴孩子,增加亲子交流的时间,多培养亲子感情,让孩子健康成长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荣盛网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