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阿里都要裁员,互联网还好得了吗?

2021-11-20 22:35:48

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,创作不易,并帮忙点击文末的“赞”!

今年双十一你被骗了吗?

跟往年一样,商家都在搞先提价再打折的把戏,不同的是,今年玩的尤其多。

做了个统计,包括我在内,身边的每个朋友,都在双十一之后一周内,发现自己抢的商品降价了。

不堪被耍猴的,直接质问商家,对方也很干脆,闭嘴退差价。

把价格欺诈玩成双十一标配,电商不要命了吗?

这还没完,最近几年红得发紫的直播电商也出事。

11月12日,直播电商天王天后宣布暂停与欧莱雅合作,因为没拿到最低价,起内讧了。

众所周知,商家在直播间里卖货,也就是为了做个赔本赚吆喝的广告,连这个都失控,电商果然压力山大。

这么七搞八搞,原因只有一个,电商业绩不行了。

果不其然,11月互联网企业交出的成绩单,一片惨淡。

11月18日,港股市场上,B站大跌10.76%,百度集团大跌7.84%,京东集团下跌3.58%。

美股上市的爱奇艺,11月17日同样因为三季报太差,单日下跌17.23%,创出历史新低。

B站第三季度亏损26.9亿,去年同期亏损为11亿,亏损幅度扩大;百度第三季度亏损165.59亿,去年同期盈利136.8亿;京东第三季度亏损28亿,去年同期盈利75.6亿。

双十一的始作俑者阿里巴巴,第三季度财报显示,净利润下滑39%,股价大跌6%,而这半年总共跌了47%。

最新的谣言是,阿里要裁员2万人…

拼多多的财报还没出,有人已经用实际行动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,高瓴资本第三季度减持三分之二。

不仅如此,字节跳动也遭遇了发展瓶颈,抖音收入已经停止增长,今日头条甚至处于亏损的边缘。这是自2013年以来,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况。

互联网企业业绩惨淡,当然和政策分不开,但也说明,这种流量+广告的生意模式,在中国已经到了天花板。

互联网终究是面向消费者(ToC)的生意,中国14亿人口吹出了无数夸张的故事,现在新生人口开始减少,妖魔鬼怪就要原形毕露。

之前是傻子太多,骗子不够用;现在是骗子太多,傻子不够用了。

那互联网公司的好日子还能继续吗?

答案是不会,因为政策要把他们向硬科技的方向驱动,而科技才是真正的生产力。

今天知乎热搜榜第二的问题很有意思,“互联网已成红海,智能制造还寥寥无几,为什么BAT不去涉足智能制造?”

道理实在太简单,互联网即使成了深红海,赚钱也比制造业容易。

简单地说,互联网符合“一人给我一块钱”的商业模式,而制造业再智能,也得一块一块搬砖。

富裕的资源国如沙特,因为能轻松的卖资源致富,谁还愿意去辛苦的干制造业;深圳城中村的房东,每天穿拖鞋喝早茶收房租,谁还愿意去富士康流汗?

但纵观全球国家实力分布,美、日、德、法等GDP强国,全都是靠制造业,只有制造业才能提供巨额的财富增长。

即使是制造业占GDP份额不高的美国,由于它早已工业化,通过专利、资本等还是牢牢把控着全球高端制造业。

制造业是个苦差事,互联网公司那套,下血本垄断市场后收过路费的游戏,在这个面向企业(ToB)的市场玩不转。

企业服务是互联网和制造业的结合点,看看习惯了赚互联网快钱的VC,投出几个来了。

对普通民众也一样,习惯了赚轻松快钱,想要把人再赶回工厂,就再也来不及了。

很多年轻人只想赚点小钱,每天做做直播拍拍短视频,但从国家角度看,政策必须加强引导,只有发达的制造业,才能供养的起服务业。

像印尼菲律宾这样的国家,由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,服务业再发达,也还是穷。

所有的互联网业务,都是靠广告,所有新奇的商业模式,最后都要靠卖货来变现。而卖的那个货,只能来自于制造业。

反观美国,谷歌、脸书、亚马逊、奈飞这些个互联网大佬股价直插云霄,还不断冒出来一些新贵如Roblox、Shopify、Square股价比赛似的涨。

为啥中美互联网公司差别这么大呢?

最重要的原因是,美国能收割全世界,而中国互联网公司,除了字节的Tiktok,其他基本就是窝里横(俗称内卷)。

既然互联网公司难堪大任,又一直不思进取,躺在利润丰厚的流量生意上无法自拔,那就拿鞭子把他们驱赶进艰苦的制造业。

这就是政策制定者的初衷。

乱象丛生之际,互联网企业必须奋起自救,大裁员是一招,顺应天意转向制造业才是正道。

达摩院令人失望,阿里哆哆嗦嗦拿出arm服务器芯片倚天710;电商用户登顶,担心树大招风的拼多多赶紧转向“助农扶贫”;腾讯则是要挑起中国元宇宙的大旗,彻底粉碎Met隔离中国的阴谋。

在比亚迪上赚了20倍的查理芒格,3季度加仓阿里巴巴80%,中国巴菲特的段永平,也在三季度持续买入腾讯,效果如何,拭目以待。

作为用户、打工者、投资者,你该如何选择呢?


游戏攻略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荣盛网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