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11-04 08:29:28
文/晏凌羊
01
这几天,相信大家都看过这样一个新闻,标题是《四川90后幼师裸体惨死家中,丈夫痛下杀手:发生关系时被推下床》。
这个新闻标题,引起我内心的极度不适。
死者名叫曹艳美(化名),在当地一家幼儿园当老师,丈夫名叫赵刚华(化名),是一家国企单位的技术骨干。
事发当晚,两人上床准备休息,还啪啪了一下,但啪啪到一半的时候,曹艳美突然把赵刚华推下床,问赵刚华要他的出轨对象的电话。
赵刚华不给,曹艳美就抢手机。
冲突发生,赵刚华越想越气。
凌晨5点多时,他来到妻子跟前,左手掐着她脖子,将其压在床头,右手拿着窗边的金银花露玻璃瓶,用力敲打她头部。
玻璃瓶碎了之后,他又拿床头的金属保温杯继续击打其额头,最终导致女方当场身亡。
房东表示,女方被砍杀后,连救护车都是房东叫的。
这是明显的故意杀人,但是法院判决他犯下的只是故意伤害罪,他也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。
一条命,15年。
更搞笑的是,媒体在报道这件事时,是这么说的:
“赵刚华的性子其实比较老实本分,甚至于有些软弱,在公司却又很受器重;而曹艳美又是比较强势的女人,两个人相处久了,自然而然容易产生一些其他的后果,出轨就是其中一个。”
呵呵,敢杀妻的男人叫“老实本分,甚至软弱”,而出轨的原因,是女方强势?
到头来,女方被杀,媒体还不忘在标题中同情男方,暗戳戳说是“发生关系过程中男方被女方推下床”。
这春秋笔法,这“万事皆女错”的思维,大家有没有感觉很熟悉?
02
每次网络上出现女性被家暴、被砍杀的事件,总有一堆人拿着放大镜找女方的错处,任何蛛丝马迹都能变成“活该被打、被杀”的证据。
比如,是不是女方太强势太咄咄逼人啦,是不是女方太软弱太小白兔啦,是不是女方做了什么对不起男方的事啦……
在这种逻辑里,男方被默认为是理性的,他绝不会无缘无故打人、杀人。只要出现了纠纷,那肯定是“一个巴掌拍不响”嘛。
这种言论,看着就气人,我要有能耐,真想一个巴掌拍死他,再问他响不响。
女方太强势、弱势、招人恨、对不起男方,只能导致被提分手、被离婚,不该导致被打、被杀。
打人、杀人就是不对的,是违法,是犯罪,是人类中的垃圾。
一桩婚姻散伙,也总有人说“离婚是一个人的问题吗?”
言下之意:既然婚姻是两个人的,那么,如果离婚发生,那一定是双方都有错。
真抱歉,那得看是因为什么原因离婚。
如果一方婚后才有家暴、赌博、嫖娼、酗酒、借高利贷、吸毒以及婚前隐瞒性取向、疾病等情况,那离婚就是这一方的问题。
另一方唯一的问题就是眼瞎,但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踩到狗屎,所以这种过错责任,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
有意思的是,如果是女方犯了以上这些事儿,舆论基本都会给予男方同情,甚至支持他们离婚、杀妻。男方犯了这种事,舆论却习惯于在女性身上找问题。
说到这里,这就不得不提一件往事了。
某天,逗号带了一瓶“爸爸家的阿姨”送给她的身体乳,睡前像模像样在那擦。
然后,我就无法自控地想起一个细节——孕后,我汗腺发达,体味变重,前夫依旧夜不归宿,但那时候的我不知道他究竟去了哪儿。
我问他,为什么现在不碰我身体了。
他支支吾吾不肯回答,后来被逼急了,就建议我喷点香水。
我当场就把他踢下床,问他:谈恋爱的时候不嫌我,现在嫌我了?
他想了半天没找到合适的托词,接着来了一句:那时候你没怀孕,味道没有这么重。
我气得浑身发抖,大着肚子去拿了一瓶花露水,对着他一顿狂喷,问他:现在香了吗?
第二天,我想起这个事情来,又屈辱又愤怒又伤心……
这种屈辱感,直到我从他手机里查到真相,才稍有缓解。
我那时候并不知道,一个做贼心虚但无法面对自己和别人的人,会说出什么伤人的话来。
要是出轨的人是我,当丈夫问起我为什么不让他碰了,我也可以说他“短软小”。
此招一剑封喉,永绝再被逼问的后患。
后来我把这个细节写进了小说里,有女的,是的,女的,说我不够贤惠,喷点香水能挽救婚姻的话,为啥不做?
一看到出轨男人被踢下床,可把这位读者心疼坏了。她永远不可能把自己代入孕妇的角色去考虑问题,因为她长的就是男人的脑子。
她认为男方这么说,只是对气味比较敏感,这又不是原则性的问题,孕妇喷点香水取悦一下男人会怎样,并说孕妇固执己见、怒气冲冲。
如果说这话的人在我跟前,我只想把她踢飞。
心疼一个陌生男人,心疼到这种程度?天哪,你贱不贱哪?!
还有很多人一看我遛前夫,就一直说我“没走出来”,可我的问题是:绝口不提就是“走出来了”吗?提了就是“走不出来”吗?
就像我,真的会由这个小细节想起以前的事,但也仅仅就是“想起”而已了。
如果想起=走不出来,那么,可能真正的“走出来”大概只有“失忆”吗?
为啥女性总是特别容易被同性挑错?为啥往往是女性更容不下同类“不走寻常路”?
这种雌竞挺没意思的。
03
好多年前,一个姐姐遭遇酗酒丈夫的家暴,她婆婆劝她:你明知道他是个酒疯子,根本讲不通道理的,你还去跟他讲道理?你走开就行了嘛。
当时的情况是:她丈夫酒醉后回家,她实在气不过,骂了他几句,质问他的家庭责任感在哪里,然后,遭受了一顿毒打。
现在,那个打她的男人已经变成了前夫,但每次她想起婆婆的劝解,还是意难平。
像她婆婆一样的人,现实生活中有挺多的。
你摊上无赖了,大家不骂无赖,反倒责备你为啥不避开。
你遇上渣男了,大家不骂渣男,反而责备你眼瞎。
如果婚姻是一门考试,你考了90分,离满分差10分,而你的伴侣只考了20分,两人加起来总分很低,人们更倾向于苛责你为啥不能考100分,而不是要求你的伴侣“至少得考及格”。
如果施害者是男性,女性似乎总是更受苛责。
明明是男人不讲“精子道德”导致女性受苦,人们却竭尽全力为他们开脱:他已经是个烂人了,你还不避开?这说明你很蠢、很不讲“子宫道德”啊。
所有人都在教女人“保护好自己”,还给她们发明了一套自我保护的道德,却不敢要求男人们“不要做”。
要我说,这不过是“受害者有错论”和“欺软怕硬”“欺善怕恶”的变种。
大家都是这样的观念:因为作为受害者的你,更明事理、更要脸、更听得懂人话,而伤害你的那个人就是个烂人、无赖、混蛋、渣男,根本讲不通道理,骂他们是无效的,所以,我才会对你提出更高的自我保护要求。毕竟,让考90分的人考100分容易,让考20分的人考及格太难。
我就想问一句:是跟恶人讲不通道理,还是不敢讲?是批评他们无效,还是根本不敢批评?是考20分的人确实难考及格,还是不舍得逼他们考及格?
我在农村长大的,太熟悉这种现象了。
恶人总是逍遥法外,而被他们欺负的善人总是被一遍遍地质问:为啥你不避开呢?你避开了,不就啥事儿都没有了?
为啥被欺负的善人会被质问?原因很简单:不敢招惹恶人,怕骂他们几句“缺德”就招致报复。
那就还是去劝说被欺负的善人好了,毕竟,以关爱之名Pua他们,既显得自己聪明、热心,又比较安全。
劝一个被家暴的妇女“注意避开点”,比骂实施家暴的男人“不讲男德”容易多了,因为你骂家暴者的话,很有可能会被打。
04
遇到这种情况,我们女性该怎么办?
我的方法是:对抗到底,死扛到底。
前段婚姻里,每次跟前夫因为夜不归宿吵架,前夫圈子里很多人说我强势、说我管男人太严。
这些声音,带给前夫很大的声浪支援,也让前夫有恃无恐。
我双拳难敌四手,而且这中间也存在信息不对称(“那边”也不知道前夫夜不归宿到底去了哪里),但我清楚地知道:这不是我的问题。
婚姻没有完全破裂的阶段,我和“那边”为争夺对前夫的洗脑权,展开了拉锯战。
前夫一会儿觉得我说得有理,一会儿觉得那边说得有理,最终,还是倒向了“那边”,因为这更迎合他的本性、更符合他的利益。
现在想来,我觉得自己最值得称道的一点就是:在几乎“以一敌十”、孤立无援的舆论环境下,我没有被同化,而是坚定地捍卫了自己的价值观。
精神上的强大,在我的理解里,就是——你要能建立一套不轻易受他人影响的核心价值观,并且坚决贯彻执行它。
哪怕你周遭都是反对你、贬低你的声音,你也能把这一套价值观坚持到底。
我真的觉得这是比婚姻本身更重要的事情,也是“我们之所以成为自己而不是别人”的关键,它是支撑你走下去、战胜困难的精神内核。
丢了这个,你就丢了自己,这比丢了婚姻还可怕。
我们都是靠这种精神内核支撑自己走下去的,不然你很容易变成别人的附庸。
丧失主体性的人生,在我看来才是最大的灾难。
绝大多数离婚女性可能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:婚姻出问题,身边所有人都在劝你反省(却很少有人劝男人反省的,大概是因为男人不需要反省),你开始怀疑自己,试图补救,想着自己是不是不够了解男人。补救一段时间,幡然醒悟:老娘没问题,男人这个群体也没问题,就是他渣。
然后,扭头走人。
就这么干,就对了。
以上。
一点碎碎念
不出意外的话,今天评论区一定会出现两种留言:
“你怎么老是这么负能量?”
“你怎么又遛前夫?”
在他们的逻辑里,我批驳社会上不合理的现象=负能量。其实,我觉得喜欢正能量的人,应该每晚去收看新闻联播,干嘛要关注我啊。我批驳不合理的现象,恰恰是我认为的、最大的正能量。
至于心疼前夫、来我面前找优越感的人,大可不必。以后,我不仅今天写,明天还要写,以后我想写写,气死这类人。关于此事的回应,戳这里可查看:《》
我真的觉得咱们都要收敛一下对别人的控制欲,别人想写啥、不想写啥,真的轮不到这些人来管啊。就像下面这个人,你们说她图个啥?整整四年的时间里,就没从我的文章中得到一点对提升自己有利的东西?既然如此,为啥还要把时间花在这种事情上面啊?
谢谢你的时间,我们相约明天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