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10-20 23:27:32
很多在欧洲的中国留学生发现,只要到了下午6:00,除了超市、饭店和酒吧之外,几乎所有的店铺都关门打烊了,有的甚至周六日都不一样,而节假日基本上都不营业,这样很多夜猫子的中国留学生感觉到很不方便。
反观我们中国,很多一二线城市店铺晚上10:00之后才打烊,一年365天几乎天天营业,很多公司的上班员工从早上9:00忙活到晚上9:00,每周工作6天,大公司闹出加班猝死案时有发生,中兴、华为乃至最近的拼多多员工猝死,整个社会都在围绕着996讨论。
而且更让人难过的是,西欧和美国人均月收入2000欧元以上,而中国人均收入也不过3000多元,差距甚至达到5倍。
马云说996是福报。以马云为代表的赞同方表示,996是年轻人拼搏努力的缩影;而以Python之父为代表的反对方则认为,996就是一种违反人性的工作制度,是对员工的一种压榨行为。
在996一词出现之前,不少上班族的工作制都以8小时为主,这种工作制度也是从美国引进而来。19世纪末,当时许多欧美国家正在朝着现代资本主义发展,为了能够保持经济高速增长,各大企业都开始压榨工人,工人每日工作14个小时是常态,在有些极端厂商中,有些职工还需要工作18小时,不过高负荷的工作下职工的工资却很低。
1877年,美国职工抗议并出现了美国历史上首次全国罢工的情况,对此美国国会迫不得已才制定出8小时工作制。改革开放之后,我国便也实施这一制度,并沿用到今天。
然而现实却是,目前除了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外,不少企业都会存在加班现象,尤其是在工厂流水线中最为普遍。
要说996是在中国这种工业生产大国存在,也并不正确。其实,996工作制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日本、韩国、以及中国港台地区,也是非常普遍的。
不过欧美等发达国家却很少会出现加班的情况,正常来说多数西方人工作时间都在8小时左右,有时甚至一天根本达不到8小时。比如德国,据数据统计德国职工平均每天工作时长只有5.2小时,可以说德国简直是打工人理想的国家。
那么问题来了,为什么欧美可以按照8小时工作制度,而且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都很好,东亚中日韩却要以加班和牺牲健康,来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活收入呢?
对此,不少专家表示因为8小时工作制在中国根本“发挥不了作用”,其背后的原因主要受这两方面影响。
一方面,自然资源。
中国在自然资源上显然不能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,就以美国来说,美国地广人少,丰富的土地资源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农作物,这也造成美国的食物价格非常便宜,占老百姓的收入比重很小。
而反观中国和日本,虽然土地面积也非常占据优势,但是别忘了平均下来都不如欧美,不少资源分摊在每个人头上寥寥无几,因此目前不少商品都需要进口才能满足需求,食物支出占比较大。这也就迫使东亚国家不得不拼命投入到工业中,通过加班来赚取更多的收入。
另一方面,创新技术。
创新技术直接关乎到国家每位职工的工作时长,像国内目前还未有太深的创新技术概念,目前为止中国依旧处在汗水经济体中。
所谓的汗水经济体就是通过工作时间的延长通过努力来赚钱,而创新技术在整个工作中能够获取的回报远没有时间成本回报得多。最简单的就是,程序员为了可以完成安排的工作任务,一直工作到凌晨,即使完成了公司规定的技术任务,收获的回报也多不了多少。
而欧美国家与中国不同,欧美国家在创新技术的回报上远比正常上班的回报高上许多,通过创新技术职工能够在短时间中收获一笔不小的利润,就算工作时长比较短,但他们的薪资水平远比劳动付出获得的更多。
第三方面,法律环境。
欧美等国家在对于工人工作时长是列入了法律条例范围的,因此工会的势力较大,员工打工屡有发生,外加欧美人法律意识高,很少会有企业敢侵犯职工的权利。
而我们东亚国家,由于长期受到儒家文化熏陶,秉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以及有投入就有回报的人生信条,较为安分守己的工作,并不热衷于工会运动,这反而也让企业你去试探劳动法的底线。
结尾
现实中很多人抱怨公司加班,但有些公司加班会给予额外补贴,如果不给员工加班机会,员工的收入将会大幅减少,很多员工也不愿意,那么你认为这种状况如何解决呢?
其次,这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,如果不让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取得技能晋升,而是每天给员工大量的闲暇时间,是否跟我国当前所处的产业和技术阶段相违背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