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10-06 21:09:02
文/一道一道
汪国真说:
仓促地到了中年,像被河水冲刷的船。你仓促地到了中年,体态、面容、眼神、心境都被盖上了中年的印戳。中年和正午有些相似,凝重、深邃、空旷,是生命曲线上的一个极点。
人到中年,很多人,过的是上有老、下有小的高压生活,体验的是人间冷暖、尔虞我诈甚至毫不公平的职场,以及爱情变淡变味的婚姻。
往前看没有支撑,往后看都是追兵。
人到中年,一定不要充满焦虑、不要无知自信、不要死磕面子。熬过这三个坎,便是人生大赢家。
01、熬过焦虑忧虑的坎,学会独处
《最好的年龄》中说,“人生就像旅行,一处有一处的风景。只要我们懂得珍惜,学会享受,每一个年龄都有它独特的风韵。”
风景虽好,但静心欣赏才是关键。
知乎中有一个关于年龄的热议,我发现很多人竟处在了焦虑忧虑的浪尖上。认为30岁已经老了,40岁不敢换工作了,50岁就称为“年龄一大把”。
这是典型的年龄焦虑。
电视剧《人在中年》,男女主人公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奋斗,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新房。二人还未正式享受新生活,男方母亲的到来便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两代人不同的观念、婆媳之间固有的鸿沟、双方父母的争执等,鸡毛蒜皮,家长里短,让这些为工作而奔命的中年人更加焦虑。
生活越是打击我们,我们越会顽强生长。
为了儿女教育,买最贵的学区房,自己却省吃俭用;
为了保住工作,竭力做好同事关系,却仍然有人背后说闲话;
白天工作晚上看娃,为家庭付出所有,却依然没有换来配偶的真心;
为儿女的未来焦虑、婚姻的保卫焦虑、三代人的沟通焦虑、家人身体健康的焦虑、年龄身材的焦虑、职场环境的焦虑,中年人,真的是很不容易。
越过这道坎,要学会与自己独处。
哲学家叔本华说:“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,他才可以完全成为他自己。”
独处不是孤单,而是与心灵的对话,是自修、自检。
很多时候,中年人需要独处。独处时,思维会不经意间打开,豁然开朗。想想看,儿孙自有儿孙福,其实不必过于担忧。好学校不如自己爱上学习,只要是金子,去哪都会发光。
对于婆媳,为什么一定要求对方做出思维改变呢?多年的观念其实很难改变,既然不能改变别人,为何不改变自己呢?比如转变沟通方式、比如常怀感恩之心。
子曰,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别人不了解自己,自己也不生气,这难道不是君子所为吗?
不必计较工作中背后说坏话的人,不解释也是一种豪气。
懂得享受孤独,把焦虑忧虑果断浇灭,书写一部丰盈的人生下半场故事。
02、熬过无知自信的坎,终身学习
别林斯基说,“一切真正和伟大的东西,都是纯朴而谦逊的。”
分享一则故事:
帕特和朱利安是某软件公司的销售人员,他们共同努力工作五个月试图成交一位大客户。
在销售展示会那天,一切工作顺利推进,帕克觉得自己该说的都说了,该解释的都解释了,客户没有理由不采纳他的建议,对自己充满了自信,对客户说,
“现在,要么听从我们的建议,要么你们自行其是,反正我们已经回答了所有问题。”
最后可想而知,这是场失败的交谈,客户拒绝了这家公司。
当朱利安找帕特分析原因时,帕特却斩钉截铁地说,“我是团队里最有才的销售员,你不懂硬碰硬的销售是怎么成交的,有时候你必须强硬。坦白地说,他们知道了痛处才能与我们合作。”
这就是无知自信,总觉得自己是对的、是权威的,有种迷之自信的坦然。
生活工作亦是如此。
仅仅两三年的育儿经历就在别家指指点点,仅十年的工作经验就称自己是专家、是标准、是老油条,仅三四十年的生活阅历就去规划儿女们的人生方向。
人到中年,千万总不要觉得已经熟谙世间道理,经历风云变幻,这其实更暴露了你的无知。
越过这道坎,保持孩子般的好奇,始终走在学习的路上。
《黑天鹅》里有一句话,“我不担心广为人知和耸人听闻的风险,而担心更为险恶的隐藏风险”。
新时代的发展,滋养出人们不得不学的一些技术和本领,比如直播讲课、社群管理、演讲能力、化妆技术等。
如果一直停留在人生上半场的这些阅历,将有可能停滞不前,跟不上时代进步,会在生活或工作中举步维艰。
虽到中年,但保持孩子般好奇,好好学习,突破成长的瓶颈,才能丰富自己,赢得人生后半场。
03、熬过死要面子的坎,踏实做事
米兰·昆德拉说:生活就是,扛着痛苦的“我”穿行世间。
人到中年,更是如此。
我的一位同事,35岁,每天争分夺秒的工作,别人刷剧逛街时,她在研究课题。别人享受周末时光时,她在对接各个单位的授课专题。别人谈天说地时,她在努力打磨每一堂课程......
有人不屑地挖苦她,你干嘛这么辛苦呀,要争一个优秀名额吗?
其实她努力工作、努力挣钱,不是为了争优秀,而是贴补家里的两个孩子和父母。
人到中年,这是常事。孩子从出生时的尿不湿到长大后的教育,年迈的父母随时可能的生病住院,加上亲朋好友同事的各类分子,到处都离不开钱。
张爱玲说,“中年以后的人,时常会觉得孤独,因为他一睁开眼睛,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,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。”
钱如此重要,为什么不能挣呢?如果死要面子,外界的一两句话就让你无地自容、委屈流泪,觉得挣钱很丢人,那就是掉入陷阱中了。
中年,有中年的责任和担当。
亦舒曾说,“面子是一个人最难放下的,又是最没有用的东西。当你越是在意它,它就会越发沉重,越发让你寸步难行。”
为了证明自己有钱,非要请酒肉朋友聚会,甚至借钱付款;
为了证明自己能喝,非要边喝边吐,最后酒精中毒;
为了证明自己紧跟时尚,宁愿少吃几顿饭,也去购买奢侈品。
死要面子,受伤的终究是自己。就像老话所说,鞋子合不合脚,只有自己知道。
越过这道坎,放低姿态,让中年的自己更加强大。
孔子曾说,“君子不自大其事,不自尚其功”。
人到中年,唯有认清现实,低头做事,方能踏实生活,这才是最大的面子。
愿所有的中年人:
给自己独处的时光,享受心与心的交流;
树立终身学习理念,保持孩童般的好奇;
放低姿态,让里子比面子更有味道。
人到中年,我们都还年轻。